一季度全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2019-05-27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中心 作者:董涛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去年一年内13次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信心。刘鹤副总理去年下半年两次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听取中小企业意见,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作出部署。中央和地方从财税、金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出2万亿的减税大礼包。3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标志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正式落地。中小企业迎来了政策的春天,发展信心得到提振。
一、2019年1-2月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是经济平稳增长。1-2月,私营工业企业增长8.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3.0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加快0.5个百分点。3月上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3202家企业发放了“关于民营企业经营发展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53份,其中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达94.3%;民营企业占比91.56%;从行业看,工业占比34.19%,服务业占比55.87%,农、林、牧、渔业占比9.94%。目前,先期对其中的794份典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果。问卷调查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2月54.78%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4.07%的企业利润总额上升,48.74%的企业用工需求上升,56.53%的企业融资需求上升;与一季度相比,81.98%的企业对未来三个季度经营发展形势的预期好转和持平。
二是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49.6万户,同比增长11.7%,平均每天新设5.89万户。其中,新设企业670万户,增长10.3%,平均每天新设1.83万户。截至2018年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1亿户,其中企业3474.2万户,同比增长14.52%;个体工商户7328.6万户,同比增长11.39%。
三是民间投资继续回升。1-2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963亿元,同比增长7.5%,比整体投资快1.4个百分点,高于国有控股投资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0.1%。民间投资拉动整体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四是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1-2月,民营企业出口1.21万亿元,增长3.6%,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0%,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五是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70%为民营企业。
随着发展环境的改善,中小企业的困难问题有所缓解,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税费负担有所减轻。问卷调查显示:72.65%的企业反映税收负担有所减轻,64.22%的企业反映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所减少,50.96%的企业反映中介组织收费有所下降,79.21%的企业反映地方政府乱收费和乱摊派有所减少,52.88%的企业反映水电气供应、铁路、港口等服务费用有所下降。
二是融资环境有所好转。问卷调查显示,89.32%的企业反映获得银行贷款状况好转和持平。融资成本有所下降。89.74%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降低和持平。63.24%的企业反映获得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为年息6%-10%。银行贷款以短期小额为主,以便控制风险。据央行统计,1-2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增加7399亿元。
三是营商环境有所好转。问卷调查显示:68.23%的企业反映市场准入有所放开,71.95%的企业反映审批许可有所加快,63.12%的企业反映招投标有所放宽,62.92%的企业反映军民融合有所推进。
四是政策执行方式有所完善。问卷调查显示:65.96%的企业反映去产能不同所有制标准有所统一,64.99%的企业反映去杠杆不同所有制标准有所统一,70.64%的企业反映安监执法简单化有所好转,70.04%的企业反映环保一刀切有所改善,75.43%的企业反映政府依法执政。
五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所改善。问卷调查显示:84.54%的企业反映政府听取企业反映诉求,81.4%的企业反映政府主动为企业服务,77.43%的企业反映政府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66.8%的企业感受到中介组织帮助企业反映诉求。
六是企业家对人身、财产安全和主体地位的预期有所好转。问卷调查显示,74.69%的企业反映企业家对人身安全的预期有所好转,73.22%的企业反映企业家对财产安全的预期有所好转,76.37%的企业对民营企业主体地位的预期有所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融资难融资贵、减税降费措施尚未落实到位、经营成本高企、就业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中美贸易摩擦对未来的影响等问题存在,表明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1.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中小企业仍以自有资金为主,近半数的中小企业没有银行贷款。问卷调查显示,85.69%的企业反映自有资金占资金来源的一半以上。43%的企业反映没有银行贷款,主要原因是缺乏抵、质押资产,20.54%的企业反映缺乏担保,21.77%的企业反映银行利率太高。二是应收账款明显增加。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中小企业被动接受上游企业的承兑汇票,增加中小企业成本近10%,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据统计: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910家中小板企业共形成9789.01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应收账款超过营收的企业共有86家,占比接近10%;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超过50%的多达268家。三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忧虑政策和商业风险,观望情绪仍在。虽然银保监会提出“一二五”的结构调整目标,但细则没出台,银行存在观望情绪。
2.就业呈现总量高位运行,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四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环比增幅为25.42%,而求职申请人数环比仅增加3.90%,使得四季度反映劳动力市场上职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的变化的CIER指数上升至2.38。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和微型企业CIER指数分别为1.02和1.10,就业形势相对较差。具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互联网企业用工需求大幅下降。由于经济增速下行,资本“寒冬”下私募和风险投资募资难、投资向头部集中,2018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51%。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出现“用工荒”。产业工人“老龄化”趋势显着,年轻人不愿当产业工人,更愿意从事服务业;由于成本上升,部分企业忧虑用工压力,通过向海外转移、调整运营模式缓解用工压力。新经济吸纳部分就业,对传统产业用工带来较大影响。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存在专业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短缺、普通技术人员招工难等问题。三是跨国公司出现裁员。全球技术创新浪潮及消费者消费习惯改变导致产品更替周期加快,传统产品需求下降,出现“周期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并存”,欧美经济衰退,外部需求减少对我国企业带来传导效应,国内外企业也因全球母公司战略调整而出现不少裁员案例。
3.减税措施需要进一步继续落实到位。一是部分企业表示随着税收征管手段的提升,税收负担有所加重。问卷调查显示,36.13%的企业认为目前税负过重,其中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养老保险费居前三位。企业反映,随着税务部门金税工程的实施,税收征管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导致企业实际的税收负担上升,与上年相比,企业上缴的增值税增加了17.8%。12.11%的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税负负担增加,其中,69.32%的企业认为主要原因是供应商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部分企业表示税收负担有所改善,减税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到位。问卷调查显示,57.98%的企业认为目前税负可以接受。84.91%的企业反映税负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5%及以下。营改增以后税负负担持平的企业占比为45.22%,减少的占比42.66%。
4.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仍较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仍然较重。问卷调查显示,51%的企业反映2018年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一比重比2017年上升2.13个百分点,比2016年上升24.4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社会保险费、奖金和福利上升最快,72.35%的企业反映社保占工资的比重在30%及以下。
5.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预期。虽然美国宣布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计划,但是,中美经贸摩擦叠加全球制造业放缓对外贸的负面冲击逐步显现。一是伴随“抢出口”效应减退,加之春节提前,2月我国进出口增速回落。2月出口同比(美元计价)-20.7%,较1月回落29.8个百分点。进口同比(美元计价)-5.2%,较1月回落3.7个百分点。2月对美出口增速为-28.6%。调查问卷显示,1-2月,80.20%的企业反映出口与去年同期持平和下降。二是涉美出口企业订单减少。长三角一些外贸企业中,美国订单占比大的企业,开工率普遍维持在五成左右。三是发达国家中高端制造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从中长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将延缓我国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三、政策建议
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高度相关、互为主体。在制定措施方面,尤其是减税、补贴等,应针对中小企业而非民营企业,避开所有制属性,遵从竞争中性原则,以免国外非议,不能授人以柄。
(一)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继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融资难、融资贵与金融业“隐性壁垒”不无关系,应结合金融业发展的规律,坚决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过去,金融业跟随实体经济上规模、搞外延式扩张的路子已走到尽头。今后,要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理念,转向内涵式发展。特别是在产能过剩条件下,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同时,要改变过去金融机构利差明显、“坐地收钱”的强势思维,突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需要不断优化融资结构体系,打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链条。一方面,要把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实现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完善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公司治理。不仅重视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服务,而且要促进商业保险发挥长期稳健投资作用,发挥经济“减震器”功能,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等方面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推进监管和服务能力提升。
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做优主业,做精专业,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要注重业务本地化,下沉服务重心,不宜搞业务多元化和跨区域经营。在政策措施层面,应尽快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为百姓开发更多满足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的金融产品。在具体落实层面,应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先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既要发展完善科技金融,鼓励发展绿色金融,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又要清理规范中间环节,继续降低金融机构收费标准,缩短资金链条,避免以“通道”换收益等行为。
(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对符合产业升级方向、产品技术较为先进,但受国际国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鼓励企业尽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地位不受侵犯,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
完善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冤错案件的甄别纠正工作机制,各地司法部门应当对民营企业的产权纠纷、侵害产权案件开辟维权绿色通道。
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严格兑现合法合规的政策承诺,确保企业放心投资,安心投资。尽快研究出台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补偿救助机制。
(四)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拖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问题。2018年1月1日实施的新版《中小企业促进法》,设立拖欠货款解决条款,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中小企业有权要求拖欠方支付拖欠款并要求对拖欠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汇报,要求加大清欠力度完善长效机制。各部门各地区也在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专项行动,希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成清欠任务,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